2006-10-13 02:50/李亮萱/台北報導
友訊科技(D-Link)總經理廖志誠在歐洲旅居7年,摸熟歐洲各國的勞工法規後,決定在勞工法規最接近台灣的英國設立歐洲總部,並在倫敦設立貨物調度及服務中心。這項決定,讓友訊歐洲區的營業額從10年前的10億台幣飆升到現在的100億台幣,占公司全年營業額的25%,並在歐洲提供超過300個工作機會。
因經濟開放、透明度高,加上低利政策以及高素質的勞工,讓英國成為台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。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統計,台灣已有175家公司在英國設立據點,並提供超過15000個工作機會。
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投資處處長龐大維(David Percival)表示,這些企業多半將英國當做進軍歐洲的首要據點,並藉由英國的資源,成功打入歐洲市場。
廖志誠剛到任歐洲時,友訊僅在英、法、德和丹麥等4個國家設有據點,員工人數不到80人。如今,友訊事業版圖橫跨歐洲17個國家,人員規模擴增至300多人,許多項產品都在歐洲奪得市占率第一寶座。
廖志誠回憶,友訊第一次在歐洲舉辦經銷商說明會時,現場聽眾因為文化背景不同,多半有聽沒有懂。也因為各國作生意的方式差異頗大,初期業績並不理想。因此友訊實行「本土化」政策,找當地人擔任分公司的總經理,才能與客戶談生意。
不過,要實行本土化得付出不小的代價,例如,「荷蘭勞工是全歐洲最難駕馭的勞工」、「義大利前後二名勞工部顧問,因為提案推動勞工制度改革而被暗殺」、「德國不能解雇工會領袖」,這些都是廖志誠在歐洲各國累積的寶貴經驗。
友訊將歐洲分為北中南三區,讓英、德、義等大據點負責開發鄰近國家,不但截長補短,整合各國勞工的特長,成為善用當地資源的典範。
廖志誠說,多數台商喜歡前往大陸或美國,但根據他的觀察,歐洲消費者願意出更高的價錢來購買精緻的產品,而有消費力的人口也比起美國市場要多出一億人。
英國的商業環境開放、金融市場效率高,加上英語系社會及高教育的各國移民人口,友訊在倫敦設立總部後,物流成本減少,控管更加便利,這也是顧客滿意度及工作效率皆明顯提升的主要原因。
Thursday, October 12, 2006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